來源:贛州金融網 作者:賴俊槐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25日
自2016年以來,農發行贛州市分行定點幫扶于都縣利村鄉回垅村。該行積極配合于都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精準幫扶為主要手段,以貧困人口為主要對象,以駐村幫扶為主要依托,積極推動回垅村各項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大力發揚“三牛”精神,走出了一條具有該行特色的扶貧之路。
?
圖為農發行贛州市分行幫扶的回垅村新貌鳥瞰圖
?
為民服務“孺子牛”
?
回垅村是“十三五”貧困村,有7個村民小組,共641戶217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8戶390人,脫貧攻堅任務較重。四年來,該行幫扶干部反復走訪了回垅村所有村民小組,開展入戶調查5600余次,走訪貧困戶家庭9800余人次,為貧困群眾辦實事300余件,為困難家庭解決實際問題200余個。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12月4日,回垅村獲得贛州市精準扶貧攻堅戰領導小組的批復,順利實現從“十三五”貧困村中退出。2020年10月,回垅村所有的貧困人口全部達到了“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順利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0%。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該行幫扶干部用心用情付出,攻堅克難,解決了回垅村許多歷史遺留問題,贏得了該村干部和群眾的高度贊譽。
?
創新發展“拓荒牛”
?
精準扶貧,興業富民是關鍵。該行幫扶干部通過深入調研,細心考察,發現回垅村有500余畝集中連片的閑置田地,適合種植農作物。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下,決定因地制宜發展“棚菜生產”。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土地流轉與施工,一片近兩百畝的白玉絲瓜基地已落地回垅村。目前基地種植的蔬菜瓜果已初具規模,據測算,每畝可實現產值5000—7500元。現蔬菜基地已聘請12名貧困勞動力務工,貧困戶人均年增收1100元。為拓寬增收渠道,該行幫扶干部還動員全村88戶貧困戶分別出資2000元入股合作社,貧困戶每年還可從合作社領取160元股金分紅。大棚蔬菜項目的推廣實施,帶動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增收,為助推回垅村實現高質量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產業保障。
?
艱苦奮斗“老黃牛”
?
該行幫扶干部剛來回垅村時,由于許多貧困戶思想保守,不愿意去了解脫貧政策,加上鄉土方言溝通障礙,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上戶走訪,卻得不到很好的效果,為此嘗到了扶貧工作“酸”和“苦”的味道。通過努力尋找農村工作方法,該行幫扶干部幫助貧困戶干農活,整理家務,聊家常,拉近了與困難群眾之間的距離。通過用心掌握每一戶貧困群眾的家庭情況和致貧原因,因戶施策制定幫扶措施,該行幫扶干部漸漸與廣大貧困戶成了知心朋友。
?
該行還從抓好村級黨組織建設入手,把加強黨建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采取“黨建+”模式,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在認真做好夯實黨建基礎工作的同時,該行幫扶干部積極促成市農發行黨委與回垅村黨支部簽訂了《黨建共建合作協議》。堅持每月組織開展黨員活動、落實“三會一課”、共享黨建信息內容等舉措,增強了回垅村黨支部的戰斗力和凝聚力;通過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領學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于都重要講話等宣講方式,激發了干部群眾的思想熱潮,增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信心,并帶領村民一步一個腳印干,將回垅村從集體經濟薄弱、生活條件落后的“末尾村”“頭痛村”,蝶變成產業基礎扎實、生活環境優美的 “示范村”“先進村”。
?
如今的回垅村,作為“五美”鄉村建設示范點,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裸漏外墻的房屋都穿上了“新衣”,柏油路面變得干凈整潔,鄉村文化宣傳欄隨處可見,文化廣場上充滿了歡聲笑語……
?
下一步,該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工作中,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繼續協助回垅村“兩委”,帶領群眾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不斷前進,努力讓鄉親們“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專題推薦
為加強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的監督管理,促進網絡借貸行業健康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中國銀監會、工業…[詳情]